
2019年成人高考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10月26日到10月27日,對于成人高考高起點和專升本文史類的考生,語文都是必考的科目之一。在語文復習中,部分成考考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。本文僅就審題、立意和寫作心理幾個問題談一些看法,以助考生攻關。
關于審題
審題,就是通過對考題的審視、分析,確定寫作的方式、范圍和文體,把握寫作中心和立意方向。審題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。
一、要全方位審題,明確題目、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。限制部分必須嚴格遵守,未限制部分要認真分析判斷。
二、審題要過細,構思要充分利用所給的條件。
三、審題要為立意作好準備。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目重心。總之,審題的目的是把寫作規范于一定的條件和要求之中。考生應強化審題意識,把握審題方法,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。
關于立意
立意,就是指記敘文中確立主題思想,議論文中確立中心論點(立論)。立意的原則是聯系實際,即聯系社會現實和考生自己的工作、生活、思想實際。立意的要求是正確、鮮明、集中、深刻、新穎。審題和立意是寫作中既有區別又聯系緊密的兩個環節。審題是寫作的前提,立意是寫作的關鍵,也是寫作的難點。為此,考生在立意中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。
一、要全面分析題目,準確理解題意。
尤其是給材料作文,要認真閱讀材料,辨析其多層意義,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礎上準確立意。
二、要重視立意能力的訓練和發揮。
立意是一個綜合運用觀察、分析、綜合、想象、聯想等多種能力的思維表達過程。考場作文的一個特點是在可寫性與可發揮性之間的空間比較大。因此,考生應從訓練思維能力入手,提高立意能力,并在考場上得以發揮。一是思維的廣泛性訓練,多角度立意。所謂角度,就是觀察、分析事物的著眼點,也是文章立意、構思的出發點。各種事物本來就具有多義性。“一樹梅花萬首詩”。同一個題目,同一個材料,從不同的寫作意圖出發,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把握,就會從中提煉出不同的思想意義。考生在拿到題目時,要廣開思路,選一個自己理解清楚、體會深刻、有話可說的角度去立意,鋪陳成文。思路越開闊,立意的角度就越多,立意的選擇余地也越大。
一些考生怕語文,說“語文是汪洋大海”,更怕作文,說寫作文“摸不著脈”。于是有的寫幾篇不行就背幾篇范文當“葫蘆”想等到考場再去“畫瓢”;有的寫了寫又覺得水平低,不敢交老師;有的干脆“不管它,到時候再說”……這些情況說明寫作中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視的,考生應當具備良好的寫作心理。
首先,要克服畏難心理,充分看到自己的優勢,增強寫作的自信心。
寫作具有明顯的綜合性。文章并不單純是文字技巧的產物,而是作者的思想水平、認識能力、生活閱歷、理論造詣、詞章修養、寫作心理等方面的綜合體現。事實上,沒有一個考生在上述幾個方面是空白,也就是說,每一個考生都具備一定的寫作素質,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,在寫作的復習考試中,要揚長避短。寫作是一種艱苦的勞動,為了寫好一篇文章而絞盡腦汁,絕不是夸張。
寫作毅力是整個寫作中的心理支柱。在練習寫作中要有毅力。寫作毅力具體表現為堅持性,即堅持寫完一篇文章和堅持多寫文章。有的考生在備考中一篇又一篇地寫,往往背若芒刺,有時真出了一身汗。考試以后他們切實體會到,任何成績的取得都要付出艱苦的代價,寫作的確是“成如容易卻艱辛”。其次,要克服僥心理和放棄心理,做好寫作的充分準備。一要關心國家大事和社會動態,認真學習和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,注意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啟示,不要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只做模擬題”。二要有意識地把《復習考
試大綱》中規定的基本課文作為學習寫作的范本。把新聞記者課文和寫作練習結合起來,學會吸取課文中的精華以充實自己的寫作素養。可根據四種文體的寫作要求,選擇相應的課文作為重點去學習、體味,逐漸把課文的立意、取材、布局、表達等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。三要適當積累一些寫作素材。四要自己動手寫文章。寫作考試考的是能力,能力是不能傳授的,提高寫作能力的唯一途徑是寫作實踐。
寫作心理是個“軟件”,一般地說,屬于非智力因素,但在復習和考試中起著重要作用。心態平衡,會成為寫好文章的支柱;反之,則會增加潛在的壓力。魯迅先生說得好:“文章得失不由天。”考生要主動地學習寫作,保持良好的心態,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,是完全可以寫出好文章的。
語文是一門感覺性、識記性、應用性相當強的學科,語文后期備考非常關鍵,復習對路到位,就會有大幅躍升,反之,則可能止步不前,甚或退步。如果大家在備考2019年成人高考的過程中,遇到一些難題,也可以及時與我們的專業老師交流,我們希望在成考路上與大家同行,盡快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學歷!
成人高考網上報名入口(點擊報名)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